中国互联网“三十而立” 要坚定走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4-08-18 22:55 浏览次数:次 作者:小编
中国互联网“三十而立” 要坚定走创新之路
开栏语
1994年4月,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今年正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第30个年头,也是“半甲子”的重要节点。
短短30年的发展历程,大潮激荡、风卷云涌,有太多“物”值得铭记。这三十年,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诞生了许多物件、应用或平台。上述物件或应用等价值不只在商业,它更是一种情怀,凝聚着人们生活与情感的长久记忆。
为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推出了《互联网30年30物》专题。希望通过讲述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物件、应用或平台的故事,勾勒中国互联网三十年的演进历程,透视其未来将走向何方。
30年前的一根网线,让中国连通世界。如今,互联网半甲子,中国继“网”开来,方兴未AI。
文/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2021年入选国际互联网协会“互联网名人堂”。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此次全会意义重大,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决定》中多次提及: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CERNET建设30年,实现从跟随到创新跨越
互联网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人类创造的基础设施之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相伴相随,互促互进。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30年中,我国互联网发展实现了巨大的发展,深刻地推动了社会变革。
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也是我国第一张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主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30年。作为中国互联网重要的策源地,CERNET在这30年中实现了从跟随起步、赶超创新,到突破引领的跨越,可以看作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缩影。
最初十年,是我国学习和运用互联网核心技术的阶段。CERNET的建成,培育了中国第一批互联网用户,第一批互联网研究者、建设者,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们以及第一批互联网应用,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众多的第一:第一份电子杂志、第一个大型BBS站点、第一代互联网搜索引擎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探索,助力中国牢牢抓住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机遇。
其后十年,我国进入互联网核心技术的赶超与创新阶段。这十年间,中国在技术创新中迎头赶上,逐步拥有、扩大了我国在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的话语权,为全球互联网发展做出贡献。2004年,全球首个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建成,拉开了中国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序幕,以此为平台,CERNET团队大力参与全球互联网技术标准制定领域的工作,在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技术,IPv6过渡技术等方面上获得重大创新突破。实现了从最初阶段的借鉴与跟随国际互联网发展,跨越到对互联网核心技术与应用层面的追赶与超越。
最近这十年,中国互联网迈向突破引领阶段。2021年4月,CERNET的第三张大网——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高性能主干网开通,致力于对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探索和实践,为研究和设计各种创新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提供国际领先的开放性试验环境。2023年11月,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在我国面世,成为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的一项里程碑,也是中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自主创新建设网络强国的一次成功实践。
回顾这30年,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动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中国拥有巨大的用户市场,任何一个解决方案在中国可以行得通的话,就在全球行得通,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不竭的动力源泉。当前互联网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基石与创新典范,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巨大的创新空间,为科研人员提供着巨大的创新源泉。
互联网核心技术的攻克要依靠创新
披沙拣金,选其要者。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如何更好过关?仍需紧紧把握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关键。“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掌握核心技术,网络强国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这30年,中国互联网走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但远远还没实现从弱到强,我国在互联网体系结构和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发言权、话语权仍然不多,尤其体现在国际互联网标准的制定上。中国想要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就要更多地参与互联网标准的制定,在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必须要有创新思维。
要创新一定要有所不同,必须有新的想法。如果循规蹈矩、按照现有思路,一定无法成功。2004年,在做IPv6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时,当时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都是采用双栈模式,既支持IPv4,又支持IPv6,但我们认为,要完成互联网本质的创新,就必须走一条新路。如果还沿用别人走过的路,那就还是跟随在别人后面,实现不了核心技术的突破。所以,我们建设了国际上第一个纯IPv6主干网。现在全球都提倡向纯IPv6过渡,可见这个路线我们在20年前就走对了。
2007年,为了解决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路由安全问题,CERNET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真实源地址认证技术,该技术获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破解IPv4向IPv6平滑过渡的技术难题,CERNET团队发明了无状态的翻译过渡技术IVI,就是在否定了IPv6双栈过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重要创新。正是由于当时的大胆和超前部署,使我们国家在IPv6创新方面走得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远。
人工智能时代,更要以创新迎接挑战
当下,人工智能是最热门的技术,但如果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之所以成功,就是接入了互联网,使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AI时代,互联网大有可为,但必定仍然是通过创新达成。
值得关注的是,要创新要探索必然会有失败。要实现技术的创新一定要留出空间,允许犯错、试错,这是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如果认认真真去做了,但是结果是失败的,就可以得出结论:此路不通,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互联网的很多应用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前行演进的。
IETF是国际互联网标准制定组织。一次会上,有人问,IETF能为互联网做点什么时,回答是:“在IETF开发的1000个解决方案中,有一个是有用的。”这句话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成功项目的背后,可能蕴藏着999个失败的项目。但没有这999个失败的项目,可能就出产不了唯一的这一个成功的项目。未来,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参与到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当中,但也需要科研机制能包容探索中的失败,给予科研工作试错的机会,允许探索的多样性,鼓励百花齐放。如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互联网创新工作中,给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创新提供巨大空间,也将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可行之路!
把握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时期
今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的30周年。30年是一个轮回。
30年前,互联网刚进入中国之时,我们这一代人曾经面临过一些普遍的难题。在互联网的应用方面,我们国家当时jpeg是硕士生的论文;而世界上jpeg的源程序已经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在设备方面,前期我们受到了“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的限制;后期,“巴统”取消了,中国可以进口世界上最先进的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我们在CERNET2上采用国产和进口混合组网,极大地促进了国产路由器厂商的技术进步。
而当前,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又面临着一些普遍的难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中国主流社团仍然是传统的编程方式和传统科学研究的方式,而世界发达国家开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程序,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材料、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等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在设备方面,地缘政治博弈导致了中国高科技设备的进口受阻。
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各行各业产生巨大变革,拥有如互联网出现时具有的强大的、可以变革整个社会的力量。中国如何抓住这个历史关键发展时期的机遇?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正在带来的具有颠覆性力量的挑战?站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我们科技人员作出超前、正确的技术决策。
本次活动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互联网平台创作者,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及本公司的观点和立场。如文章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司,我司将在查看信件后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admin@szmmy.com